散文集。阮昕作品。
第一篇《浮生•建筑(上)》的主要意象似乎是房屋作为家庭的实体形象与不可见的浮生、外界的张力和矛盾。文章第二段就提到,合院(courtyard)是调和这种矛盾的方式之一。中国把天通过合院拉入生活,在安居与浮生、世俗与世界之间找到平衡。而西方的合院及类似形式的建筑是把人的思绪拉向天和外界的通道。
屏:合院入门处的照壁或影壁,也叫萧墙。萧可能是“肃”的代字,供客人见主人前整理衣冠和思绪。荀子说,皇宫才能把屏立在门外,其他人的屏要设于门内。萧墙之内又被引申为内政,所以祸起萧墙就是自家内乱的意思。
中国合院体现的是中国人的“中隐”理想,也是中庸之道的表现。俗世的嘈杂和山林的清冷,都不是理想的隐居环境,而要取法其中。因此,合院的格局和后来被纳入合院的园林,都满足了在安稳居住中安慰浮生之念的需求。
门:一般在合院正中,朝南。
庭:门客、从人待的地方。
堂:主宾、贵宾的接待处。
室:主人的居所。
儒家入世做事的几个阶段“入门”“登堂”“入室”即对应合院的这几个部分。合院可以认为比喻了个人作为宾客接近作为主人的道理的过程。
第二篇《浮生•建筑(中)》提到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起,建筑的安全功能地位不如从前,房屋开始更加偏向对外界浮生的关注。
文艺复兴时期有在积极参与世俗事务之余致力“沉思”的风气。
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用门、庭、堂、室比喻礼、乐、仁、义。古罗马建筑则用宏大的尺度和严格的对称体现对宇宙秩序和美德(virtù)的尊崇。文艺复兴时期的帕拉第奥的成就是将这种尺度拉近人间,兼顾了人本主义和德性。
这是通过一种比例体系完成的。建筑史学家维特科夫尔(Wittkower)曾将帕拉第奥作品总结为类似网格系统的图式。这些建筑都通过对称轴线把光线和风景引入室内,从而让人在室内也可领略“浮生”的吸引力,并象征性地征服世界。
帕氏的别墅作品不仅有通畅的轴线和景观,房间之间联通的门径也多于一般建筑。有人认为这说明别墅中居住的贵族生活放荡,但这种不利于独处的布局同样不利于放浪的生活。这种布局只说明别墅生活不同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,帕氏有意淡化建筑中的衣食色彩,正是为了满足屋主从日常琐事中逃离,远居所而近浮生的愿望。